跳到主要内容
访谈

对话“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人胡如珊与郭锡恩

作者: 2021-09-282021年11月28日暂无评论
图片版权归designboom(设计邦)所有
 
 
郭锡恩与胡如珊二人共同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就读,在这里他们分别获得了自己的建筑学士学位。郭锡恩继续在哈佛大学完成了他的建筑硕士学位,而胡如珊则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她的硕士学位。二人于2004年在伦敦和上海共同成立了一家名为“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 design and research office)的跨界国际设计工作室,而在此之前,他们曾一同在迈克尔•格雷夫斯建筑设计事务所(michael graves & associates)工作,在这个项目中,郭锡恩担任亚洲合伙人与总监的角色。这家跨界设计研究室一直致力于全球建筑学科、室内设计、总体规划和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工作,该公司的员工有着多文化的背景,能够说三十多种语言,为全球不同的国家提供服务。“如恩设计研究室”将研究调查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应用在他们所设计的每一项作品以及他们独特的背景之中。designboom(设计邦)有幸对二人进行了采访,了解到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他们对于年轻设计师的建议以及他们二人最近阅读的书籍。
 
中国上海的“lee and chew house”(2012年)
 
 
Designboom (设计邦): 最初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学习建筑的?是儿时就有这种热情还是后期慢慢培养的?
胡如珊:我们两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对于我来说,这种热情来的相对晚一点儿。而对于郭锡恩来说,我觉得他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一名建筑师。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对此我感到非常纠结,不过很早之前我就知道自己非常喜欢设计领域。然而,我还是比较现实的,大家都知道我来自于中国家庭,总是被父母质疑“你要怎么样养活自己?”。求学之路上倍受鞭策,因此我曾考虑过去法律学校、工程学校,然而我最终成为了一名建筑专业的学这算是偶然吧,我非常喜欢我的第一家工作室,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从事与建筑有关的工作。
 
郭锡恩:我是在典型的亚洲教育环境长大的,所以理所当然地,从事艺术想都不要想。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可以画画的,就像是所有人都能走路、都能看到东西一样。我从小就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15岁的时候我来到了美国,我不敢将这个梦想告诉我的父亲,因为他唯一的期望就是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律师或是工程师,因此我对他说了谎。大学的前两年我修的是美术专业,每天其实就是画画。有一天我的父亲打电话跟我说:“我想搬到美国住,这样离你们能近一点儿。”听到父亲的话我非常害怕,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都在对他说谎。我考虑过转到工程专业,不过对于一名美术专业的学生,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建筑就成为了一个我父亲能够理解的中庸选择,虽然他理解的建筑就是不动产(笑);而我也是这么引导他的,让他对这一点深信不疑,父亲觉得:“哦,我的儿子真的是太棒了,以后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不动产在美国刚刚兴起,因此我父亲认为:“哇,我儿子一定会赚很多钱。”他并不知道我所从事的建筑与他想象中的建筑有着天壤之别,不过不管怎样,他还是接受了我之前对他撒谎的事实,而我也在建筑中找到了自己的热情。
 
新加坡的“cluny house”(2012年)
 
 
DB:请问迄今为止在建筑实践中对你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胡如珊:不得不说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为了打造上海的这间办公室,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而且当时在上海这种风格的设计还不是很流行。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以及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这里面包括了那些来找我们合作的客户,还包括我们在上海作为一家跨国公司的形象,以及与我们一同工作的同事们。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来自于不同的国家,第一次到上海与我们一同在这里公事。
 
中国上海的“flamingo 上海办公室”(2014年)
图片版权归dirk weiblen所有
 
 
DB: 你们的设计一般被认为包含了一些现代中国的审美观。你们如何诠释这种风格,又是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这种风格的呢? 
 
胡如珊:我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将我们的设计局限在一种特定的风格上。我觉得原因可能源自于我们本身,作为中国人后来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背景,很自然地,我们生活在当代,因此设计风格也倾向于当代,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设计会有一种中国现代风的原因。我们经常说我们从来不会将设计风格进行定义。只有看到过我们作品的人才有资格告诉我们他们会如何定义这些设计。不过,这是我们非常自然的表达,我认为设计就是这样,是设计师内在的一种外在表现。
 
郭锡恩:我觉得有一句话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法国的哲学家安东尼•德•圣曾说过:“我们并不奢求永恒的存在,我们唯一希望的是不要失去意义。”如姗和我一直都在为我们所做的事情赋予新的意义而不断努力,很自然地,我们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就是我们各自的背景。出生在亚洲,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在美国接受教育,之后又回到了中国……其中会有很多问题,在我们的作品中也能看出我们的执着,不过大多数作品只是想表达一种尝试,尝试着在这个看似混沌的世界中是否能找到新的意义与真实感。
 
中国上海的“设计共和公社”(design republic design commune)(2012年)
图片版权归pedro pegenaute所有 
 
 
DB:目前除建筑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对你们有所影响?

郭锡恩:我们两个人都非常喜欢看书、看电影,也非常喜欢吃,喜欢下厨……我坚信生活不应该是单一的,尤其是在你可以通过接触很多不同事物来获取灵感的今天。我们非常喜欢绘画,或者说我们非常热爱绘画。在成为一名建筑师之前我是一名画家,如今在我们的世界里继续着这个爱好。
 
中国上海外滩的意大利餐厅“mercato” (2012年)
 
 
DB: 最近你们读了哪些书?
 
郭锡恩:你知道的,读书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我最近一直在读滚石对苏珊•桑塔格采访的再版本,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苏珊•桑塔格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思想者。我经常和她(指着如姗)说她会让我想起如姗。她思考的方式非常有逻辑。因此,为了更了解我的妻子,我特地拜读了这本书(两个人都笑了),很明显这本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胡如珊:我们两个人对诗歌都非常感兴趣,马克•斯特兰德是我们非常喜爱的一位诗人,我最近再一次拜读了塞缪尔•贝克特的作品——一部中篇小说,当然我之前也读过很多他写的戏剧。
 
郭锡恩:你读过《终结的意义》,对吧?
 
胡如珊: 嗯,两年前读过这本书,《终结的意义》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书,既回归了经典,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树上春树也有一些回归现代经典、中国文学的作品,而我现在在读沈从文的作品。他有一系列日记作品是在他回家途中的船上完成的,这些日记实际上是他与已经回到家中的妻子交换的信件——这些信的内容真的太有趣了。他描述了整个回家的旅程,从河的一头一直到家,整个旅途中有很多细节都非常有趣,因为有许多地方风情,还经过了中国很多地方,让我感到兴奋不已。
 
中国上海的“camper展示厅与办公室”
 
 
DB: 从过去到现在,你们有没有特别欣赏的建筑师?
 
郭锡恩:听起来可能觉得有点儿陈词滥调,不过毫无疑问,勒•柯布西耶对于我们的设计有着非常大影响。我们非常喜爱阿道夫•路斯的设计,同时也非常欣赏卡洛斯•斯卡帕以及他对于细节方面的注意。而在较新的建筑大师中,彼得•祖索尔在物质与比例上的精益求精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艳。还有大卫•奇普菲尔德(如姗补充)。我们欣赏的建筑师有很多。拉菲尔•莫内欧是我在哈佛的论文指导老师,这么多年以来他在学术上的严谨以及建筑语言上的精准我都铭记在心。
 
中国上海的面包房“farine”
 
 
DB:对于那些刚刚加入到设计领域与建筑领域的年轻设计师你们有什么建议?
 
郭锡恩:也许我说的有点儿老生常谈,不过做设计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紧跟着心中的热情。我的意思是,虽然有点儿老生常谈,不过一定要热爱你所从事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当你回头看一下,你会说即使客户不付钱,即使项目被批评的一塌糊涂,即使人们不喜欢这个作品我也会坚持到底。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如果你还在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尝试,那么这一天也会随之变得更长。
 
胡如珊: 嗯,我想说的是世上并没有捷径,我们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付出了很多代价。世上没有捷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那些在我们建筑领域非常受敬重的先人们也是如此。你了解的越多,那么你就会越发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曾为他们所获得的成就而很努力很努力地工作。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都想找到那个捷径,因此他们想用更短的时间来完成学业,用更短的时间来做实习,或者直接跳过实习阶段,想工作不长时间就能够自立门户做自己的事业。我认为一定要有耐心,不要视图去寻找捷径,要为你的梦想不断努力,认真工作。
 
中国上海外滩的韩国餐厅“chi-q”(2014年)
 
 
DB: 你们目前为止听到过的最好的或是最坏的建议是什么?
 
胡如珊: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郭锡恩:我听过的最好的建议是我父亲讲给我的,他经常告诉我“不要相信任何关于你的报道,当你受到大家欢迎的时候,要保持谦逊,同样,当你受到媒体或是报纸批评的时候你也没有必要在意……因为这会让你意志消沉。”因此我觉得在每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父亲这段关于谦逊的言论都会让我为之一振。
 
胡如珊: 是的,我要说的也是这个。我刚刚一直在想什么样的老师或老板对我的影响最大。当然了,所有共事过的人都有教会我一些事情,然而,不得不说父母对于我在职业道德以及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方面的灌输的影响是最大的。我认为这些正是当代社会所缺失的。做好工作的前提首先你要是一个好人,工作生活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混合了各方面元素的建筑领域。在工作与生活中要忠于你自己,在设计中亦是如此。
 
郭锡恩:我们之前为迈克尔•格雷夫斯工作了很长时间,也许你并不喜欢他的审美,不过有一件事他做的非常好,那就是他将建筑实践中的严谨放诸于多个领域之中;我和如姗很赞同他的这种观念,也很感谢他不仅仅将焦点只放在建筑是否优秀上面,对于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也有很高的要求,这种各个领域都能够应用的方法为建筑带来了新的春天,同时让建筑与当今的其它领域都相互关联在一起。
 
中国郑州的“le meridien”酒店
 
 
DB: 在生活或是工作当中你们有什么座右铭么?

郭锡恩:我刚刚好像已经说过了,就是安东尼•德•圣曾说过的:“我们并不奢求永恒的存在,我们唯一希望的它是不要失去意义。” 如果你和我们一起工作,你就会了解了。我认为我们办公室里的同事对这句话一定有很深的见解,这与我们想要打造最高的高楼无关,与最大型的银行也无关。我们希望的是,即使是我们所设计的是一件很小的作品,或打造的是一个很小的空间,人们也能够从中发现它的意义。我觉得某些项目的巨大或是伟大都是暂时的,如果他们没有意义,那么就什么都不是。

▎转载From设计邦

发表评论

  • 有问题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