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访谈

对话何崴:给老土房一颗年轻的心

作者: 2021-09-282021年11月28日暂无评论
(文中所有图片由何崴提供)

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地区建筑专委会委员,北京照明学会环境艺术照明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建筑、城市、艺术、灯光等跨领域研究和创作,曾获WA中国建筑奖社会公平奖优胜奖,WA中国建筑奖设计实验奖入围奖,金点设计奖,光华龙腾奖2014中国设计业青年百人榜等奖项;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和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设计和艺术展览并获奖。

2014年何崴接手了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的一个普通民宅改造项目,原建筑是一座普通夯土民居,二层,土木结构,共270平米左右,是业主江斌龙爷爷的旧住所,他的设计任务就是对这个普通民宅进行改造,赋予它新的使用功能和空间,将之激活。经过与业主、地方政府的商讨,他们决定给这所旧房子赋予一颗年轻的心脏,将之改造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青年旅社。

 通过这个项目,设计团队试图探讨中国农村普通民居再生中的众多问题,比如:村庄整体风貌与建筑个性的关系,新、旧材料和构造的对比,地域习惯与国际认同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继承与活化之间的平衡等等。

为了保持村庄的整体风貌,爷爷家的外部形态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几乎未变,只在二层朝向良好景观的一面开设了一个长窗,将阳光、空气和良好的景色引入建筑室内。

与谨慎对待外部形态不同,设计对于室内进行较为大胆的改变。松阳地区传统民居多为二层;一层中间为堂屋、两侧是居室;二层不住人,用于储存粮食和杂物。爷爷家的空间格局也是这样,一层为三个独立的跨间,二层则呈现为一个通透的“大空间”。设计不想按照常规的作法,修旧如旧,或者作新中式。设计团队采用了更有张力的作法:使用新的、对比性强的材料和构造体系与旧有的土木结构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不是混淆历史信息的对话,而是新与旧的对话。通过它,新者更新,旧者更旧。为了了解更多的细节Designboom设计邦编辑采访了项目主持建筑师何崴。(以下是采访内容)

Designboom设计邦:这个项目为什么叫“爷爷家青旅”?业主是个怎么样的人?给我们说说这后面的故事。(以下简称DB)

何崴:这个项目是一个乡村农房改造项目。改造的建筑——一座约百年的老土房,曾经是业主爷爷的宅子;而经过和业主,以及当地政府商讨,为了让这座已经闲置的老房子重新复活,重新具有活力,大家决定将之改造为一座和国际接轨的青年旅社。于是,这个项目的名字就产生了。当然,也想过其他的名称,但后来大家都觉得叫“爷爷家青旅”作为合适,既朗朗上口,又点出了这座建筑的过往今生,很有张力。

这个项目的业主是当地的农民——江斌龙(小江),虽然已经到外面去工作,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仍然和村庄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机缘巧合,他开始了上平田村(平田村分为上下平田,两个部分)的改造。通过将自家闲置的农房梳理,并租用周边一些亲属的空房,小江希望把这个区域打造成一个具有设计感的乡村度假场所。而爷爷家正是众多需要改造的农房中的一座。


“爷爷家青旅外部面貌

DB:您作为项目的主持建筑师,能不能谈下“爷爷家青旅”的构思过程?

何崴:这个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我们大约用了一年的时间。一年也许对一个重大项目来说,是很短的;但要知道,爷爷家只有270平米。最开始,我们的设计将这里定位为一个公共服务建筑:咖啡、酒吧,它可以为来到村子里的游人提供歇脚和餐饮服务。但这个定位被否定了,我们只好重新开始我们的设计。

我们注意到现在平田村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来观光,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年轻的学生。于是我们想,是否应该为这些年轻人设计一个住所,它应该不同于普通的民宿,应该符合年轻人的习性,喜好,应该是年轻人相互认识的场所。最终,爷爷家青旅诞生了。在我们看来,青年旅社的功能给予这个老房子一颗年轻的心脏,让它在沉寂多时以后重新苏醒,再活一次。


“爷爷家”一楼休息地


“爷爷家”二楼长窗

DB:你觉得这个项目特别之处在哪里?

何崴:在我看来,这个项目最独特的地方是它没有因循国内传统村落中,改造老房子的旧套路。我们没有采用常用的“修旧如旧”,或者将新构建和老构建相互融合的手法;而是引入了新材料、新空间模式和新场所感,并将新与旧并置在一起,形成一种具有张力的、时间性的对话。


二楼“房中房”(青旅的居住单元,里面安置有高低床)的引入是这种思想的集中反映。必须说明的是,这种处理并不是单纯为了哗众取宠;实际上,这么处理是为了更尊重原有建筑的历史信息。松阳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都为两层,一层用于起居、居住,二层为储藏。这种特征使当地的老民居二层呈现为一个通长的大空间,极具表现力。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希望仍然保持这种特征,新加入的构建、结构应该和原有结构脱离开,互不粘合,且最好是可逆的(可以回复原貌)。“房中房”正是这种思想的外化表现,它由轻质材料:木头、阳光板构成,下面安装有轮子,可以移动,也可以被拆分、异地重组。

半透明的阳光板、仔细斟酌后开设的洞口和特意营造的光影效果进一步加强了“房中房”独特性。在我们看来,一个为年轻人服务的群体居住空间应该是富于活力的,童真的,甚至是梦幻的,因为这个建筑服务的人群是90后。我们希望住在这里的年轻人回到无忧无虑的状态,自由、轻松、开心,充满对世界的好奇……


在我们看来,“房中房”的处理一方面赋予爷爷家新的空间氛围和场所特征,另一方面又对老建筑饱含尊重。

DB:这个项目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何崴:对于任何一个乡村建设来说,都将面临很多你预想不到的困难。超大的差旅和时间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设计费,和当地人的沟通,耐心和毅力等等。你很难完全说明哪一个是最困难的,但这些都是设计师必须克服的,因为任何一项都有可能让你坚持不下去。

DB:据我所知,平田村比较偏远,人口只有几百人,面积不过6.4平方公里,又是一个汉族和彝族杂居地,在这里做这个建筑项目有什么感受?

何崴:正如你所说,平田村是一个远离城市的小乡村,但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小乡村。这里的自然景观很舒服,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被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景色吸引,每次来都像是和平田村的一次新的结识。

能在这样的村庄建房子,对于建筑师来说,也可以算是一种幸福。因为,看到自己的设计被实现出来,融入环境,成为新的风景的一部分是一种幸福。因此,我也想感谢所有在这里帮助我们,给予我们信任的人:当地政府、业主,特别是我的老同学,清华大学的罗德胤老师,他是这个村子的规划师。 


 

DB:最近有没有什么东西让您特别着迷,如果有的话,它们又是怎样融进您的设计项目之中的?

何崴:最近对民间手工艺很关注,感觉很多工匠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其实从2012年以来,我们都抱着一种“学生”的态度进入乡村,我们希望从中国古老民间建筑及相关事件中摄取营养和灵感。在这个设计中,我并没有搬用传统的符号,正如我上面所说的,我们不希望“修旧如旧”,但我们一直保持着一种和农民一起建筑的状态,不高高在上,而是平等和当地工匠讨论,甚至是公共创作。

DB:能不能谈一下在这个项目您用到的技术?

何崴:这个项目并没有特别值得说的技术。所有的建造方式都是农民会的,没有高技(High Tech),更没有很贵的材料,一切都希望控制在农村可以实现的范围内。在很多地方,我们甚至故意留一些地方给工匠去自由发挥,留下手工的痕迹,因为这样才是农村,这样才真实。


DB: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项目您给自己打几分(满分十分),为什么?

何崴:打分,这是老师对待学生常有的手段。

如果从项目的完成度上评价,这个项目完成度还是挺高的,这得益于我的团队,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和信任。我给项目打8.5分。如果从建筑师“上山下乡”的角度评价,我觉得我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职业,我给我的团队打10分,大家付出了很多。如果从这个项目为业主未来贡献(为农民赚钱,激活村庄)的角度评价,因为现在还在试运行,我们无法100%的预测它的效果,但我有信心,也觉得它能够为村落和村民带来惊喜,所以我给项目打9分。

 

项目名称:爷爷家青年旅社

地点: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平田村

业主:江斌龙(平田村农民)

主持建筑师:何崴

建筑设计团队:陈龙、李强、陈煌杰

照明设计团队:张昕(清华大学##)、韩晓伟、周轩宇

设计时间:2014年-

建造时间:

建筑面积:270平米 

 

▎转载From设计邦

发表评论

  • 有问题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