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文化建筑

国庆专题 | 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 中南建筑设计院

作者: 2021-06-172021年06月24日暂无评论

湖北省博物馆综合陈列馆位于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东湖路156号,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集文物展厅、编钟展厅、文物库房等功能为一体,是一座大型综合性陈列馆。

该工程由湖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投资兴建,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武汉华胜工程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监理,武汉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承建。

该馆2001年设计,2007年竣工,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地上4层,建筑总高度39.87米,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馆区内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

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的鲜明特点,造型自然和谐,突显层层叠落的美感,使人不禁想起楚国“层台累榭”的建筑形式,成为以抽象手法表现荆楚历史建筑特征的典型代表。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馆内楼地面以环氧自流平楼地面、塑料板楼地面及花岗岩楼地面为主;内墙面有大理石墙面、涂料墙面及面砖墙面等;顶棚为铝板吊顶、石膏板吊顶及铝格栅吊顶等。

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其中最大的一件编钟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编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编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律是现在通行的C大调,能够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的音阶乐曲。曾侯乙,名字叫姬乙,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曾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镇守南方的诸侯国之一,国都在随(今湖北省随州市随县)。

湖北博物馆不仅展示了编钟,每天还有编钟演奏的表演,让人不仅欣赏到编钟精美的铸造工艺,也能享受到穿越两千年前的音乐。

曾侯乙墓外棺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外棺采用透雕、浮雕、圆雕等技法,彩绘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用笔自然流畅,文饰有云纹、三角形纹等,尤其以龙纹变化复杂,最具特色,系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重七吨半外棺的装饰并不华丽,但设计者十分细心:外棺一侧的下方,还开了一个门洞,有人猜测,这也许是为了让主人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曾侯乙青铜尊盘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底部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制作最为精美、最为复杂的青铜器。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

大玉戈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属商代早前,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1厘米,1974年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遗址李家嘴三号墓。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杨家湾盘龙湖畔,是商代早期的城市遗址,1974年发现,距今约3800年,面积约2.5平方公里。在盘龙城商代遗址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的数量远超河南郑州商城遗址,还发掘出土有3座商代大型宫殿建筑的遗迹,城墙外陡内缓,易守难攻,军事特征较为明显。盘龙城商代遗址是商王南征的战略据点,也是商朝控制长江以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这柄商代大玉戈是商代贵族作为礼器使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目前出土的玉戈中最大和最长的一件,因此有“玉戈之王”的美誉。

cf68e3798ed75ffee52e14900a314555.jpeg

彩漆木雕小座屏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属战国时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此座屏为木质,周身髹黑漆,用朱红、灰绿、金、银等色漆彩绘。外框长方形,其中透雕和浮雕了五十一只动物,包括大蟒二十条,小蛇十七条,蛙二只,鹿、凤、雀各四只。

越王勾践剑

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剑身修长,装饰有黑色的菱形花纹,中脊起棱,剑刃极其锋利。剑格正反面由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制而成,剑柄用丝线缠绕,剑与剑鞘紧密结合。在剑身的正面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的鸟篆铭文。1965年的冬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的一座楚国墓葬中出土了这柄越王勾践青铜剑,当剑拔出剑鞘时光鲜亮丽,没有任何的锈斑,而且锋利异常,稍一用力就能将16层的白纸瞬间划开。

发表评论

  • 有问题加我微信